我省发布8个重点产业642个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
请用微信扫一扫
1月6日,省人社厅召开《江西省“2+6”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通气会,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副处长贾骏介绍有关情况。中新社、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10余家中央驻赣和省内新闻媒体单位参加会议。
、
《江西省“2+6”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主要反映当前我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8个重点产业的急需紧缺人才情况。下面,就《目录》有关情况做个简要介绍。
01、《目录》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一)编制《目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李克强总理强调,人力人才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最大优势,要使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编制《目录》,有利于摸清我省区域和产业人才基本状况和具体需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二)编制《目录》是促进我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促进“五链”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打造2个万亿级、6个五千亿级、N个千亿级产业,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构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推进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关键靠人才。随着我省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更加需要人才资源的有力支撑,如何集聚一批能够为现代化产业特别是“2+6”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持续动力的人才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编制《目录》,有利于促进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以需求为导向加速集聚一批“2+6”重点产业人才,助力建成规模宏大的“人才赣军”,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编制《目录》是做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搭建人才服务优质平台,推动人才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同时,我省人才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实用型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人才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编制《目录》,有利于全面掌握8个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状况,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切实提高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02、《目录》编制的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于去年8月启动,历时4个多月。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基础调研阶段。围绕8个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情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基础调研工作。广泛收集了有关部门产业发展规划和现状、项目建设和投入、人才发展和需求等情况资料;面向省内“2+6”重点产业规上企业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了11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座谈会、17场企业代表座谈会、1场人才服务机构座谈会,采集产业链重点企业样本1017份,深入访谈210家代表性企业。
(二)数据分析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现状、人才现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等调研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构建紧缺评价模型和人才紧缺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了4次讨论与修正,确保紧缺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问卷数据的基础上,以企业网站和互联网招聘网站的2万余条原始数据作为补充与印证,运用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与筛选,最终选取了642个具有代表性的岗位列入“人才目录清单”。
(三)报告编制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和调研情况,围绕“2+6”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情况,编制总体说明、调研分析与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并多次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现在的《目录》。
03、《目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目录》分为编制说明、调研分析、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编制说明”,阐述了《目录》编制的背景、目的、原则、服务对象、名词解释、编制方法等相关说明事项。第二部分“调研分析”,介绍了调研企业基本情况和急需紧缺人才情况。第三部分“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列明了8个重点产业642个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的人才类型、岗位名称、紧缺程度、主要紧缺原因、学历要求、专业要求、任职能力要求、参考年薪、主要紧缺地区等情况。《目录》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突出了科学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目录》在“急需紧缺人才”概念界定方面,摒除唯学历、唯证书,将其定义为:“目前江西省内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迫切需要但又较为稀缺的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三类人才,从而更加全面反映企业人才需求;在调研对象方面,以8个重点产业企业为主,同时包括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人才工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人才服务机构等,其中,调研企业为8个重点产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也包括了国有、外资、合资等各类性质企业,以便从多维度研判我省人才发展实际状况和需求情况;在调查方法方面,既有围绕8个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又有深入地区和企业的实地调研访谈,保证了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在数据分析方法方面,在对各类研究方法进行反复对比验证的基础上,选择出最合适的人才紧缺程度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紧缺评价模型,测算分析出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紧缺程度预警等级和主要紧缺原因。其中,紧缺程度等级分为五级,按由低到高依次为“一般紧缺、比较紧缺、相当紧缺、十分紧缺、严重紧缺”,主要紧缺原因分为“数量紧缺、质量紧缺、供给紧缺、动态紧缺”,有利于进一步从深层次分析各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科学基础。
(二)突出了针对性,使分析结论更具指导意义。《目录》从年龄、性别、学历、持证比例等四个维度对8个重点产业调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反映出各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同特点,比如汽车产业学历水平整体最高,纺织产业女性比例最高,石化产业持证比例最高等。同时,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从人才类型分布、典型紧缺岗位、专业排序、紧缺原因等四个方面对每个产业的急需紧缺人才情况进行分析,反映出各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特点。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例:从人才类型分布情况来看,该产业需求岗位数量占比最高的是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了46.7%,其后是技能人才(33.3%)、经营管理人才(20.0%);从典型紧缺岗位来看,该产业最紧缺的岗位有安全环保技术、研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类,电工、机修工、数控车工等技能人才类,班组长、研发技术总监等经营管理人才类;从专业需求情况来看,该产业最需要的5类专业是材料类、机械类、矿业类、自动化类、化工类;从主要紧缺原因来看,该产业人才紧缺的首要原因是“数量紧缺”,其后是“供给紧缺”、“质量紧缺”、“动态紧缺”。其他7个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多维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8张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从而为8个重点产业培养引进人才提供精细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突出了实用性,使项目成果更接地气。《目录》的主体部分——8张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设置了人才类型、岗位名称、紧缺程度、主要紧缺原因、学历要求、专业要求、任职能力要求、参考年薪、主要紧缺地区等9个指标,全面反映了各产业典型岗位的具体需求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导向性,能够给人才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有效参考。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人才类型、主要紧缺原因、主要紧缺地区等信息,科学制定和实施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有序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提高人才工作质效;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人才类型、紧缺程度、岗位要求等信息,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最大限度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紧缺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教培机构可以根据紧缺人才专业、任职能力等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求职者可以根据岗位需求信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选择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技能水平。
可以说,《目录》是8个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和人才流动的“风向标”。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好《目录》编制成果,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强化市场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江西“朋友圈”,为我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扫码下方二维码查看
《江西省“2+6”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来源:江西人社